山楂是我国常见的果树之一,其果实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,是一种非常有益健康的水果。然而,在山楂成熟期时,很容易出现落果现象,这给果农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。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山楂落果呢?有什么防治措施吗?接下来,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。
一、生理落果
生理落果是指非病害、虫害所引起的掉果现象,多发生在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,通常是在花期、结实期、成熟期发生。
例如:山楂发芽期过长、开花期过早或寿命老化导致荷尔蒙分泌失调,影响果实发育和生长,进而发生掉果现象。
二、环境因素
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温、湿度、光照等。气温高、湿度大、光照强烈等不适宜条件下,山楂落果较多。
例如:高温天气会使山楂的新生枝叶失水而凋谢,长时间处于干旱状态,就会出现大量的果实干瘪落下。在下雨天,如果雨势较大,果实受到的冲击比较强烈,果实也很容易掉落。
三、营养不良
山楂在开花结果时需要充足的营养。若土壤缺乏微量元素或植株受到缺肥、贫瘠、矮化等影响,会导致果实发育不良,成熟后易掉落。
例如:果树根系不发达、供水不足、养分不充分等情况都会导致山楂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限制。果实的形态和大小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,进而出现掉落现象。
四、病虫害
山楂病虫害是导致山楂掉果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山楂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、食心虫、红蜘蛛、白粉病、褐斑病等。这些病虫害会破坏山楂植株的健康,进而使得果实发育不全或萎缩掉落。
例如:山楂被蚜虫危害时,会因为吸食叶汁而使得植株失去养分供给,进而出现萎缩现象。食心虫则是以山楂幼芽为食,大量繁殖,导致山楂的花芽、幼芽等受到损害,进而出现掉果现象。
五、果实成熟度过高
山楂果实成熟期过长,果实过熟的状态下容易掉落。
例如:山楂成熟时间一般较短,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收获。如果过晚收获,山楂果实就会过熟,体内含水量大大降低,果肉变得松软、发涩,因而容易掉落。
六、采摘技术
采摘山楂时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果实掉落。有些采摘人员不慎在采摘时将果实掉下来,或者在采摘后将果实堆在一起,也会导致山楂果实的掉落。
例如:采摘时手法不当,将山楂枝条扯断或拍打,就会导致果实从枝条上脱落;或者采摘完毕之后,将果实堆在一起压垮,也会导致果实掉落。
七、植株自身疾病
山楂也可能因为自身生长过程中受到的疾病而出现掉落现象。
例如:山楂植株感染了细菌性病害或真菌性病害,就会导致植株受到损伤。在这种情况下,果实的养分供应和水分供应都会受到限制,从而掉落。
八、人为因素
除了自然原因和环境原因之外,人为因素也是造成山楂掉果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例如乱伐滥砍,违规施肥、喷药,以及采取不正确的修剪方法等都会导致山楂植株的生长受到影响。
例如:人为伐树滥砍,就会导致山楂生长环境被破坏,导致树木发育不良、生长缓慢;而过度施肥、喷药,会导致山楂受到毒害,使得植株生长异常、果实发育不良,从而掉落。
山楂落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,多种原因综合影响着山楂果实的成熟和生长。为了防止山楂落果,我们应该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,比如要注意合理施肥、喷药,及时处理病虫害等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山楂果实的正常收获。